1952年10月,时值朝鲜战争的激烈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集结了超过六万人的兵力,配合着飞机和炮火,对我志愿军的上甘岭阵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这一波进攻不仅势头强劲,还由空军和炮兵的协同作战所支撑。然而,面对如此压倒性的敌军火力,我志愿军战士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坚韧,他们没有退缩,而是进行顽强的防御并开展积极反击。
这一场长达43天的战斗,双方在上甘岭反复争夺阵地的次数达到了59次,我军几乎将美军的每一次冲锋都成功击退,总计击退了近千次的敌人攻势。在巨大的代价下,我军终于成功守住了阵地,最终以1.5万人的伤亡,消灭了美军2.5万余人的兵力,取得了这场战役的彻底胜利。
展开剩余88%战斗结束后,一名美国记者在采访美军师长时提问:“美军为何始终未能攻占上甘岭?”这名师长愤怒地回应道:“志愿军的一个团就有两万人!”言外之意,他认为我军采用了“人海战术”才赢得了这场战役。那么,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呢?
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我军基于“保家卫国”的高度使命感,决然派遣部队入朝作战。1950年10月,志愿军进入朝鲜后,先后发起了五次战役,成功扭转了战局。至1952年,我军的后勤保障逐渐改善,武器装备也有所增强,逐步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在这一有利形势下,我军开始以营连为单位,主动出击敌人,开展了多次有针对性的反击行动,狠狠挤压美军的阵地。
同年秋季,志愿军以七个军的兵力,发起了持续44天的“秋季战术反击战”。在这一战斗中,我军攻占了美军67个据点,消灭敌军2.7万余人。美军在接连的进击中逐渐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甚至美方也承认:“种种迹象表明,共产党军队越来越掌握了地面作战的主动权。”
为了扭转不利局面,美国“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决定采取极端手段。他于1952年10月8日,单方面中止了停战谈判,并提出了代号“摊牌作战”的“金化攻势”,其主要目标就是上甘岭。上甘岭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位于五圣山南麓,是控制朝鲜中部以及连接金化通往东海岸的关键位置。失守上甘岭,意味着五圣山将面临直接威胁,进一步失守五圣山,志愿军将失去对后方200公里的控制。
防守上甘岭的是志愿军第三兵团的第十五军,为了确保阵地坚守,志愿军司令部特地发电报指示:“五圣山是我军的战略要地,上甘岭上的两个阵地更是要坚决守住,不能有任何闪失!”
10月14日,美军调集七个营,在空炮火力和坦克的支持下,分六路进攻上甘岭。当天,美军向上甘岭两座重要高地发射了超过30万发炮弹,并投下500多枚炸弹,几乎摧毁了我军所有表面阵地的工事。但即便如此,第十五军依然坚守阵地,反复击退敌人。时任第十五军军长的秦基伟回忆说:“一会儿前线报告说阵地失守,一会儿又报回来了,一天之内心情像过山车一样起伏。”
敌军猛烈的炮火使得我军伤亡惨重,有的连队仅剩下30人,有的连队几乎无法组成一个班,而第45师也只剩下6个连的战斗力。但即便如此,秦基伟依然坚定地指示:“为了全局,十五军打光了也在所不惜,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
战局逐渐变得艰难,时任志愿军代司令员的邓华立即做出决策,命令第十二军紧急增援第十五军作战。11月1日,第十二军在李德生副军长的带领下紧急投入战斗,为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秦基伟深有感触地说:“第十二军是在战役最艰难、最惨烈的时刻加入的,他们的加入确保了胜利。”
第十五军和第十二军通力合作,冒着敌人最猛烈的炮火,与美军争夺上甘岭长达43天。最终,志愿军以1.5万人的伤亡,歼灭敌人2.5万余人,取得了战役的胜利。美国新闻界称这次战役为“朝鲜战争的凡尔登”,即使使用原子弹,也无法彻底消灭上甘岭的志愿军。
从美军的兵力投入来看,他们共投入了11个步兵团和18个炮兵营,总兵力达到6万人,而我军参战的第15军和第12军,总兵力仅为4万余人。尽管兵力悬殊,我军却能让美军产生“一个团两万人”的错误判断,这得益于我军的坑道战术以及志愿军战士的顽强精神。
坑道战术最早由我军士兵在战场上创新,在我军防御阵地上出现坑道后,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1951年指示全军推广坑道建设。坑道不仅有效保护了战士的生命,还为我军的反击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1952年,邓华成为志愿军代司令员后,他进一步优化了坑道设计,要求各部队按照“防空、防炮、防毒、防雨、防潮、防火、防寒”的“七防”标准进行建设。坑道不仅能承受敌人火力的轰炸,还能够调动我军火力形成反击优势。
第十五军在坑道建设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他们提出了“以阵地为家”的口号,并成功将五圣山建设成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到上甘岭战役时,第十五军已经修建了近700条坑道,总长超过100里,形成了严密的防线。坑道内不仅具备战斗和隐蔽功能,还有生活设施,如厕所、厨房、水池等,真正做到了“能打、能藏、能生活、能机动”。
随着战斗的进行,坑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军的炮火将上甘岭周围的地面完全摧毁,但我军战士在坑道中躲避炮火,造成美军误以为我军兵力庞大,实际情况是我军的伤亡被大大减少。此外,坑道还为我军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在敌人占领表面阵地时,我军依然能够通过坑道发起反击,最终收复失地。
美军的错误估计并不仅仅局限于坑道战。志愿军的高效作战和后勤保障也让美军不断产生兵力过高的错觉。美军的炮火和步兵在面对我军坚韧的防守时屡次遭遇失败。美军的炮兵伤亡近70%来自我军的炮火,而我军的炮兵精确打击与反击的效果也让美军误以为我军人数远超实际情况。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不仅是我军“坑道战术”的成功,也是全体志愿军战士顽强斗志的体现。从黄继光、胡修道、蔡兴海到孙占元、王万成、朱有光等英雄,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了这场战斗中不朽的传奇。
总之,上甘岭战役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它还让美军深刻认识到,凭借现有的军事资源,已无法突破志愿军的防线。经过这场战役,志愿军的信心更加坚定,也为朝鲜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入门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